邦泰冷却塔产品
行业新闻
解析火电厂冷却塔用螺旋钢管
添加时间:2017-03-10 文章录入:本站 文章来源:原创
火电厂、核电站的循环水自然通风冷却塔是一种大型薄壳型构筑物。建在水源不十分充足的地区的电厂,为了节约用水,需建造一个循环冷却水系统,以使得冷却器中排出的热水在其中冷却后可重复使用。大型电厂采用的冷却构筑物多为双曲线型冷却塔。此类冷却塔多用于内陆缺水电站。
最近在中国推出了海水冷却塔,使电厂的余热不排入大海而对海洋生态产生影响。有些电厂采用强制通风的空气冷却凝汽器就不需要再采用该建筑了。
集水池多为在地面下约2米深的圆形水池。塔身为有利于自然通风的双曲线形无肋无梁柱的薄壁空间结构,多用钢筋混凝土制造。冷却塔通风筒包括下环梁、筒壁、塔顶刚性环3部分。下环梁位于通风筒壳体的下端,风筒的自重及所承受的其他荷载都通过下环梁传递给斜支柱,再传到基础。筒壁是冷却塔通风筒的主体部分,它是承受以风荷载为主的高耸薄壳结构,对风十分敏感。其壳体的形状、壁厚,必须经过壳体优化计算和曲屈稳定来验算,是优化计算的重要内容。塔顶刚性环位于壳体顶端,是筒壳在顶部的加强箍,它加强了壳体顶部的刚度和稳定性。
斜支柱为通风筒的支撑结构,主要承受自重、风荷载和温度应力。斜支柱在空间是双向倾斜的,按其几何形状有“人”字形、“V”字形和“X”字形柱,截面通常有圆形、矩形、八边形等。一般按双抛物线设计,基础主要承受斜支柱传来的全部荷载,按其结构形式分有环形基础(包括倒“T”型基础)和单独基础。基础的沉降对壳体应力的分布影响较大、敏感性强。故斜支柱和基础在冷却塔优化计算和设计中亦显得十分重要。
冷却塔高度一般为75~150米,底边直径65~120米。塔内上部为风筒,筒壁第一节(下环梁)以下为配水槽和淋水装置,统制为淋水构架,多用PE或PVC材料制成。塔底有一个蓄水池,但需根据蒸发量连续补水。淋水装置是使水蒸发散热的主要设备。运行时,水从配水槽向下流淋滴溅,空气从塔底侧面进入,与水充分接触后带着热量向上排出。冷却过程以蒸发散热为主,一小部分为对流散热。双曲线型冷却塔比水池式冷却构筑物占地面积小,布置紧凑,水量损失小,且冷却效果不受风力影响;它又比机力通风冷却塔维护简便,节约电能;但体形高大,施工复杂,造价较高,多用电动滑模。
临近年关,秦皇岛港正经历许久未见的供销两旺的局面。宽阔的港口泊位上,巨大的运煤船静静地停靠着,一艘又一艘满载的运煤船从这里驶向各个电厂。
“现在约有库存612万吨,相比2016年12月700万吨左右有一定的下降。随着春节的到来,煤矿陆续停工,电厂囤煤加速,需求增加,供给减少,库存略有下降。”1月19日,秦皇岛港务集团有限公司的一位内部人士对记着说。
随着天气状况的好转,港口封航时间缩短,周转速度加快,调出量增加;此外,近期临近春节,加之电厂前期库存绝对低位,电厂采购积极性开始增加,为节日备货,使港口库存下滑明显。

【返回 】